央广网南昌4月4日消息(记者邓玉玲)4月3日,“守护三江源”大型生态情景音画《从黄河到长江:民族音乐巡演》在江西南昌红谷滩大剧院亮相。
这台演出是中国首个同时以母亲河长江、黄河为主题,以民族音乐文化元素为主线余人团队,包括少数民族非遗乐器、西洋乐器、藏族原生态民歌、民族管弦乐团、民族舞蹈和服饰展演等跨界融合的创新形式,向世人展示一幅幅鲜活的美丽中国,团结进步的新时代奋进画卷。
演出在《三江之水天上来》中拉开序幕,通过应用少数民族非遗乐器、西洋乐器、青藏高原原生态人声、民族管弦乐团、民族服饰展演、民族舞蹈等跨界融合艺术形式,展现了“中华民族一家亲,同饮一江水,共筑中国梦”的深刻寓意。藏族非遗乐器“玛曲牛角琴”、鹰骨笛、德钦弦子、龙头琴、达玛鼓、吉祥海螺等,为整场演出增添了亮色。
据项目制作人、上音教师汤声声介绍,在当地创排作品时,自己切身体会到了三江源国家公园的震撼美、原生态的人文气息,“我将它们都融入到了整场演出中,力求展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。”而这也是这次巡演的核心思想,“希望广大观众朋友除了感受到我们作品本身的美好旋律以外,能够更加关注我们的生态环境,青海地区是长江、黄河、澜沧江的发源地,我们要共同守护三江源。”
2022年,该音乐会项目获批“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”,2023年获选第38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主题创作展演项目,计划在上海、南京、宁波、南昌等地巡回展演。此次南昌演出的版本,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多样,既有原创也有改编作品。
4月3日,“守护三江源”大型生态情景音画《从黄河到长江:民族音乐巡演》在江西南昌红谷滩大剧院亮相。